北京中央党校校园广场景观

Landscape Design of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.P.C

  • 景观|Landscape

  • 2014

  • 景观|Landscape
  • 2014

中央党校教学楼前广场改造是非常建筑于2014-2015年完成的景观设计项目。广场用地位于校园北侧、校园中轴线末端教学楼前。
改造前用地为硬铺装广场,尺度较大。对于现场情况的调研发现:夏天曝晒、热辐射严重,场地空旷、人无法停留。广场上原有喷泉水池,因维护难度大已经停用。现存绿植有银杏树作为行道树,绿坪中有成从雪松,另有少量桧柏,但均无法对广场形成有效遮荫。
通过分析,我们确定了设计方向:第一步,场地软化;第二步,为人创造停留、活动的空间。而在设计发展的过程中,材料、结构、构造等基本问题也一一涉及,并成为设计形式语言的来源。
首先我们以草地取代大面积的硬质铺装,使地面软化,没有采用硬铺装广场的习惯方式,也解决了场地曝晒、热辐射严重的问题。局部廊下铺装及小路采用透水混凝土砌块铺设,可渗透雨水,铺装边界以参差交错的形式向草地中渗透,模糊草地与硬质铺装的分界。
上人草坪供人停留、活动,以地形的起伏,缓和空间的大尺度、形成微妙的空间变化,更加亲和,吸引人的进入和停留。由此,硬铺广场成为一个有起伏变化的绿地“广场”。
主廊单侧悬挑,围合限定绿地“广场”,从主廊延伸出长短不一的亭子,使廊下空间向绿地中延伸渗透,也适当打破了场地边界。原有树木在尽量保留的基础上融入整体设计,新增绿植集中在廊子边界,成丛成林,平面位置较为自由,使长廊穿行在林中,也成为绿地“广场”的又一层柔软边界。
廊架顶面为双层木梁,形成上层空间,供爬藤植物生长覆盖。廊中布置木制座椅,与廊架一体构造。顶面以玻璃遮蔽,为人提供避雨条件。长短亭由主廊向两侧场地延伸,使人可以行至场地深处或身处林中。
主廊采用悬挑木结构,以传统榫卯方式固定,全木构造、不需钢构件。由此以传统材料和传统构造,实现了新的形式与空间。
校园沿主轴线对称布局,这一轴线也是场地改造前的主要空间秩序。在改造设计中,主廊仍基本保持对称,而在主廊两侧延伸出长短亭,则打破对称的布局,种植设计平面布置也较为自由。在回应轴线的基础上有所变化,削弱过强的轴线秩序。
作为一个由建筑事务所设计完成的景观项目,其中体现出更多的空间思维方式,这种空间思维贯穿从始到终:长廊及乔木围合出的绿地“广场”、绿地的起伏产生的空间变化、长廊悬挑形式对于场地围合感的增强,有爬藤和玻璃覆盖的主廊空间以及从主廊延伸出的长短亭等,这一系列不同尺度的空间操作,在设计中占了很大比重。并且构筑物--廊架成为组织整个场地的主体或许也是这种建筑思维的证明。
在长廊概念提出后,采用何种材料就成为一个紧要的问题。在校园环境的调研中,我们观察到的一组混凝土廊架对我们产生了某种启发:这组廊架是以混凝土材料建造,但构造却是对木梁柱构造关系的仿制,呈现出木构造的清晰性以及某种错置的趣味。这种仿制在建筑史上也同样可见,比如仿木砖塔或仿木石殿等等:材料在变革或者说创新,但保持了传统的形式。而我们此次采用了传统材料以及传统构造方式,却为实现新的结构及形式,这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对传统的致敬态度吧。

项目信息|Project Info

主持设计:
张永和

项目负责:
冯纾苨

项目团队:
何泽林,吴瑕

地点:
北京市海淀区

结构形式:
木材

景观面积:
28995㎡

廊架面积:
1540㎡

设计时间:
2014.7~2014.12

施工时间:
2014.12~2015.5

您的窗口尺寸过小,为保证显示效果,请放大窗口查看